第146章 和这画上的不一样_白粥榨菜管够,我怎么皇袍加身了
爱系统小说 > 白粥榨菜管够,我怎么皇袍加身了 > 第146章 和这画上的不一样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46章 和这画上的不一样

  第146章和这画上的不一样

  这段时间,杨鹤可以用春风得意来形容,当然,这个前提是剔除了所有关于灶王的消息。

  当初总兵杜文焕,参政洪承畴,在对灶王出兵的情况下,各自执行的任务皆是失败而归。

  至于都司艾穆,他都没有见着人,在杜文焕和洪承畴战败以后他自然也不能够围困延长。

  在那之后,杨鹤就彻底决定了,不管灶王。

  他命令都司艾穆北上进逼贼寇,收降了贼首姬三儿,让洪承畴剿灭了张述圣,前些日子闹的,四处奔逃的神一魁也被招降。

  再加上,这段日子灶王那边没有任何动静,整个陕西都安静了不少。

  大家似乎不约而同的止战了,要给彼此过一个好年。

  延川县衙,单单是看这里的豪华程度,几乎已经比得上府衙了,刘振华一只手端着册子,另一手不时伸向一旁的火炉,他身上更是裹着厚厚的棉服。

  眼下年岁将至,这边的温度早就达到了零下,刘振华甚至有些怀疑已经有了零下十度。

  只不过不见下雪,让刘振华有些遗憾。

  朝着册子上看去,上面记录着刘振华的军队情况。

  总人数一万一千人,其中,天兵两千五百人,民兵五千五百人,乡勇团三千。

  两千零四十骑兵,里面有一千天兵,一千零四十民兵,这段时间天兵数量暴涨,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骑兵的选拔,骑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但凡是骑马的好手,都能够直接提升为天兵,而那一千民兵骑兵,则是在民兵里面挑出来,能够驾驭住马匹的,能够进行基本的马术动作的,因此他们错失了晋级天兵的机会,那四十骑零头,是刘振华的信息传递小分队兼任侦察兵,负责往返四个县传递情报和信息侦查。

  弩手一千,使用者并不固定,最主要的就是弩的特殊性,不需要经过太多训练就可以使用,并且射的一样远,区别只在于装填的速度,这点是弓难以比拟的,因此这些弩就是哪里需要去哪里,谁需要谁就用。

  陌刀手一百五十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刘振华眼下天兵带甲者已经有千人,不过都是轻甲,只能够稍微抵挡劈砍和捅刺,不能够抵抗住弓弩的近距离射击。

  大部分声望都用在了这两样上,骑兵的提升和带甲率的提升,其他的大部分都花费在了马饲料,矿泉水,红薯苗上面。

  “再攒一些声望,升级一番声望餐,之后升级上限。”

  刘振华在心中合算一番,眼下他每日获取声望的数量是四万五千,天兵数量上限三千,天兵餐依旧是白粥榨菜茶叶蛋,加上一份皮蛋瘦肉粥。

  延川延长清涧永和四县,因为红薯收成了一季的原因,粮食倒是不缺了,第二季的红薯也早已经种下去,有这系统的高产红薯,可以说未来陕西大地上粮食基本上是不会缺少。

  刘振华站起来搓了搓手,在他的背后屏风上挂着一张地图,上面清晰地圈着一个府城,延安。

  这也是刘振华的下一个战略目标。

  延安府城城阔墙高,攻打下来并不容易,不过,任何坚固的堡垒,最脆弱的还是其内部,刘振华并不着急,历史上,王嘉胤那般流寇都能够轻而易举的洗略延安,由此就可以看出来,这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以拿下。

  随着灾荒的加剧,延安将会越发的摇摇欲坠。

  不仅如此,其他的县城都会这样。

  至于红薯会不会被其他地方窃去。

  刘振华并不担心,没有朝廷的大规模推广种植,没有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,红薯不可能在陕西大地上推广起来。

  他哪里知道,崇祯皇帝第二次见到红薯这玩意,依旧没有太将其放在心上,因为根据南方诸多省份的种植反馈,红薯这玩意并没有那么好,百姓们种植的兴趣也不高。

  也没有必要强制推广。

  而且,因为红薯的缘故,让其认为,所谓的灶王,就是一个碰巧获得外番奇淫巧技的流寇。

  倒是那矿泉水瓶子和钢筋棍子让崇祯大发雷霆,派出巡按御史监督杨鹤对付他。

  刘振华来回踱步的时候,外面传来热闹的声音,张亮穿着新衣站在门口拱手道了声:“灶王爷,外面一群百姓围过来了。”

  “嗯?百姓?”

  刘振华有些疑惑,他在延川城几乎就和定海神针一般,基本上不会有什么事情发生,这些百姓聚集起来要干什么呢。

  他站起身来,朝着县衙外走去。

  外面果真围满了百姓,有老有少,有男有女,一些扎着羊角辫的女娃娃被爹扛在肩膀上,嘴角边上黄泱泱的,手里还捧着一个烤好的红薯冒着蒸腾的热气。

  女娃娃见到刘振华从县衙走出,顿时指着刘振华道了声,“灶王出来啦!”

  百姓们见到刘振华顿时跪在地上欢呼了一阵,那扛着娃娃的父亲也赶忙将娃娃放下来跪下,而女娃娃则是瞪着眼睛看着这个传说中的灶王爷。

  刘振华赶忙搀起来看起来为首的一个老汉,“老人家,快起来。”

  “诸位相亲,起来吧。”

  “这么冷的天,大家不在家里面待着,来这边作甚,是遇到什么麻烦了吗。”

  刘振华问道,外面这天气,眼下聚堆的还有老人,要知道,冬季对于老人来说是很不友好的,冬天对于这种年纪的老人来说,都是熬过去的。

  “灶王,明天就是祭灶的日子了,”说着,老人颤颤巍巍的从怀里面掏出来一张纸,他将纸张摊开,上面画着一个老妇人和一个老头子,看起来十分喜庆,明天就是小年,是祭灶的日子,这画像上的,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灶王爷。

  “这上面画着的灶王,不像您,但是这画,从祖辈就开始供奉了,我们也拿不准主意。”

  “所以,就想着来问问您。”

  老汉抬头看着刘振华,他努力睁着眼睛,似乎要将刘振华的样子深深印在脑海中,毕竟对于这个老汉来说,活了大半辈子,还是第一次见到神仙转世。

  托灶王的福,他能够安享晚年了。

  否则,在大饥荒的情况下,他这般年纪可要遭老罪了。

  周围的百姓纷纷附和,他们也拿不准主意,毕竟真灶王长得如此俊秀,而且还是个单身汉,而画上面的灶王,却是两人,若不是灶王说他是转世身,他们就不问灶王,直接换画像了。

  刘振华看着这些百姓有些哭笑不得,没有想到这些人是为了这个聚集起来的。

  “乡亲们,画上的这个,还有照着本尊这个样子画的画,都可以,你们心意到了就好。”

  刘振华笑道,那画像估计流传了不少年,眼下他顶着灶王的名头,倒也不能直接说出来,将我的画像供奉去吧,他现在说的这话,百姓们听到以后会从心去判别,最后的结果估计也是供奉他的画像。

  “那我们就明白了,”老汉儿忙说道。

  “灶王啊,还有一件事情,我们合计着,给您立个像。”

  老汉看着刘振华说道。

  “雕像吗?”

  刘振华盯着眼前的一众百姓,他们皆是带着期待的目光,那些皇帝劳民伤财雇佣民夫动工,眼下这百姓却巴不得刘振华让他们做工呢。

  “这哪里有活着立雕像的道理。”

  刘振华有些无奈。

  “灶王爷,话不是这样说,您总有不在延川的时候,我们看不到您心慌啊,有个雕像也算是有个念想。”

  “是啊,当初您离开延川那几天,我们这心里面总感觉不对劲的慌。”

  有百姓说道。

  刘振华已经不知不觉间成为这些百姓们的精神支柱了。

  主要有刘振华的日子和没有刘振华的日子差距太大了。

  他们眼下的幸福生活全部都是刘振华带来的,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余粮了,以往丰年还没有多少余粮呢,眼下灾年竟然有余粮。

  “这样吧,但凡参与立像的,本尊出工钱。”

  刘振华看着诸位父老乡亲,知晓别不过他们,只能够退而求其次之。

  “不成,不成,”老汉连忙摇头,“灶王,您给了我们这么多,给您立像,哪里还能让您出工钱,您只要点头,其他的,都由我们来。”

  老汉将胸脯拍的震天响,热气随着他说话不断地朝着上方飘。

  “是啊,灶王,不能再让您出工钱了。”

  百姓们异口同声的说道。

  不说他们家里,单单是看看这延川城内,有了灶王,延川街道都变得整洁起来,这些都是灶王在出钱维护。

  他们承了灶王这么大的恩,为了灶王立个像,还要灶王出钱,哪有这门子道理,他们岂不是成了负心的白眼狼。

  “灶王,我们给您跪下了,这事儿您就点头吧,让我们来。”

  老汉带头,一群人又跪了下去。

  “这好吧,”无奈,刘振华只能够点头应下这件事情,“不过,乡亲们,量力而行啊。”

  雕像,有泥雕,石雕,铜雕,金雕,延川县百姓也没有那么富裕,城中的地主老财大部分被刘振华剿了,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少田少地,不过家里面也有钱,愿意主动上缴田地的,刘振华倒是没有将他们抄家。

  一般立像这种事情,都是这些地主老财牵头。

  眼下在这里的都是百姓,牵头的也是百姓,刘振华估计有个石雕就可以了。

  “多谢灶王应允。”

  见到灶王点头百姓们连忙又是一阵叩拜。

  “乡亲们,外面天冷,都别聚在这了,快回去吧。”

  刘振华说道。

  百姓们从地上起来,和灶王作别,不多时,县衙前面又空荡起来,街角偶尔有两三个穿着棉袄的孩子,远远地看着刘振华,他们还没有到去学堂的年纪,因此没事就爱在街上玩儿。

  刘振华冲着他们招了招手笑了笑,随后转身走进了县衙内。

  “当当当。”

  县衙前面清冷起来,其他街道倒是热闹了。

  一个老汉敲着锣,面前摆着一个桌子,“给灶王爷立像了啊,有钱的出钱,没钱的出力,咱们争取年前将像立起来。”

  周围两三个汉子也跟着吆喝。

  围观的百姓们早就拿着准备好的铜钱粮食等朝着那桌子上放。

  粮食永远是硬通货。

  “张远,捐铜五贯。”

  “王斗,捐粮三斗。”

  有人喊,有人记,选出来的都是邻里乡里有威望的,识字识数的老人。

  “张有财,捐金五两。”

  老汉愕然的喊道,周围的人也朝着这个略微有些胖的中年男人投去诧异的目光。

  要知道灶王进城以后,这些地主可不好过,基本上手里揣着的高利贷都被灶王断了,田地也被灶王分了。

  而这张财主就是地主里面的几个,若不是这张财主顺从,现在估计已经身首异处了。

  眼下竟然主动拿钱出来,还是五两黄金,来赞助灶王立像,在周围的百姓们看来就是难以置信的事情,跟黄鼠狼给鸡拜年差不多。

  “呵呵,一朝天子一朝臣,经过灶王敲打,我已经深刻意识到了错误,眼下捐钱乃是顺应时事,响应灶王的号召。”

  他双手撑着腰,笑眯眯的说着,他看的很开,能保住命就可以了。

  再说了,灶王又没有抄家,这证明了灶王是仁义之师仁义之士。

  而且,灶王是真神仙,他可是看见了,那一手变化的手段,绝对是神仙手段。

  眼下给灶王立像那是大功一件,比以前做的什么烧香拜佛都要积攒功德,若不是灶王断了他的高利贷,让他们上缴田地,让他们家里面实在是元气大伤,他甚至能够拿出来更多的钱来,为灶王立像。

  “我也来卷五两,”又有一个财主站出来。

  识时务者为俊杰,俊杰不止这一个。

  还有一些商人也站了出来,他们也捐献了不少银子。

  就如同张财主说的那句话,给灶王立像,那是烧多少香都换不来的功德,他们自然是踊跃捐献。

  基本上整个延川县城的百姓,都应了那句有钱出钱有力,募捐而来的钱粮是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数字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aicms.net。爱系统小说手机版:https://m.aicms.net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